首页-心理健康 >人们对心理咨询的10种常见误解。

人们对心理咨询的10种常见误解。

发布于:2020-11-03作者:起源心理阅读:1757

来源:互联网


误解 1

“我自己抗抗就过去了,我很坚强的!”


仅仅依靠自己的意志力同心理问题抗争,会让你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会造成你的幸福感和生活品质下滑,而通过购买正规的心理服务(心理咨询或心理辅导),这种损失其实是以避免的。


其实就像“扭伤脚”一样,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遇到各种危机,而危机会让你变得愤怒、郁闷、焦虑、烦躁、沮丧、躲避、恐惧、厌食、失眠、注意力不集中、难以适应新环境等。


但危机危机,危险和机遇是并存的,上帝关上门的同时会给你开扇窗户,但并没有人告诉你如何打开窗户,所以我们四处碰壁,撞的头破血流,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让自己痊愈,而心理咨询会协助你找到打开窗户的恰当方式,既然有专业的人去协助,何必那么的苦苦逼迫自己呢?


误解2

“去求助,别人会笑话我、会认为我不是正常人了。”


心理咨询师帮助的对象就是日常生活中遇到心理困扰的人,那种认为只有负面情绪累积到“病”的境地才要咨询的看法是错误的。


如果目前出现的问题我们开始无力解决,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就可以求助于心理师,如果发展到严重干扰生活的状态,那更应接受心理治疗。


心理问题与精神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精神病是医学概念,如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是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它与一般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有很大区别,而轻度的心理问题或者心理人格障碍、认知障碍、心理困惑等几乎人人都有,这是完全正常的。


如果经济情况比较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接触一些个人成长类型的心理服务,这些帮助会让个人更好地完善自我,让生活变得更加幸福。


误解3

“我不想讲隐私,去心理咨询感觉不安全。”


这是一种常见的误解。咨询师的确会问到来访者与咨询有关的某些隐私,但是专业的咨询师在咨询时不会带有任何个人的主观立场和价值判断,而是从来访者角度出发,为了解决问题而给出咨询和建议。


专业咨询严禁泄露病人姓名、病史及相关信息,因为咨询师有义务替咨询者保密,也必须遵守保密原则,并且严禁与咨询者之间有咨询业务之外的私人关系,这是咨询协议的一部分,首次咨询时咨询师会明确告知并签署协议。


举个极端点的例子,在街上咨询师看到自己的受咨询者,是绝不会主动上前打招呼的。

所以,专业的咨询师是可以给咨询者完完全全的安全感,你想倾诉他就会静静地坐在那里倾听,并不会让来访者有被迫讲述或传说中对着空气说话的感觉。


误解4

“我要找专家,越老越好!”


一位咨询师曾说:“不要迷信专家,心理方面没有什么专家!”


这确实反映出心理行业与一般行业的某些区别。


至于咨询师的年龄,当然具备一定的阅历和经验是肯定有助于咨询的,但也不是年龄越大就一定越好。


心理咨询是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要求咨询师必须在知识上具备专业的知识储备,有一定的学历背景,熟知心理学,在个人特点上精神悦纳,精力充沛,思想开放,感知敏锐,具有良好的思维反应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具备助人的人格条件。


误解5

“咨询就是聊聊天,我找个朋友开导我,不更好?”


心理咨询当然也有宣泄、开导、安慰的作用,但是上面这种观点忽视或未意识到心理问题是需要专业知识的,李鸣曾在课上说过“心理咨询就是有理论支撑的言谈举止”,咨询师在咨询中的任何一句话都是有其意义的。


心理咨询行业中有着众多的学科流派,这些都是有学理基础的,绝非简单的聊天或者宣泄。


心理咨询有一套完整的操作规程,有专门的测试量表和测试手段,有专门的交谈答问的技巧。


而这些理论旨在帮助求助者发现自身的问题和根源,从而挖掘求助者本身潜在的能力,来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以提高对生活的适应性和调节周围环境的能力,这也绝非一般的谈话开导所能做到的。




误解6

“我自己看点心理学书籍,不是性价比更高嘛?”


遇到心理问题,看一些心理方面的书籍,对于自我调适是很有帮助的。但是,这对于心理问题的解决,其效果是比较小的,不然你也不会看完书会更加的困惑,不是吗?


首先从专业知识和技能上来讲,心理咨询师都接受过专门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至少熟知几门心理学流派,熟练掌握两种以上的心理疗法,具备专业的识别测试和问答技术,这些都是一般非专业人士难以达到的。


其次自我解决心理问题效果很差,从事实上看,连专业的心理工作者自己都不会替自己咨询,甚至咨询师对自己亲近的亲人也难以开展有效咨询。


所以,专业人员可以比较客观准确地识别问题,并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的引导和建议。


误解7

“我去医院挂精神科,会不会更专业?”


心理咨询师与精神科医生有各自的专业领域。


心理咨询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有着严谨的理论基础和诊疗程序。


精神科主要面向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双向情感障碍(躁狂抑郁)、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酒药依赖等重症精神障碍患者和某些较重的神经症及人格障碍患者。


不是所有的精神科医生都能够使用“咨询”技术,从事精神科专业的医生,只要他没有经过人文背景、理论与实操的训练,未取得心理治疗师的资格,那也只是一个精神科医生,而不是“心理咨询师”。


很多一般性心理问题,精神科医生不一定能胜任咨询,但专业心理师却可以咨询得很出色,这就是术业有分工吧!


心理咨询师从事的是非药物的心理咨询,除了重视心理诊断外,更重视症状背后的心理过程,重视探究心理问题背后的认知矛盾、潜意识冲突和心理应激的影响,咨询环境相对于医院来说通常更安静优雅,私密性好,而且实行预约而节约了求助者的时间。


所以说除了严重的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以外,一般人的心理问题完全可以求助心理咨询师来帮助自己解决。


误解8

“去做一次心理咨询,我就可以彻底解脱了!”


许多人对心理师抱着魔术师一般的想法,认为咨询一次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事实上可能也会有这样的感觉,第一次咨询之后如释重负,其实,这种感觉很可能只是暂时的,当回到现实世界很可能又重头开始。


心理咨询很难立竿见影,咨询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信任关系的建立、来访者问题的澄清、来访者的再发展等。


这就决定了咨询或治疗很少一次就完全见效。咨询可能需要耗时几周甚至几个月,如果个人成长甚至更久的时间,因为心灵的成长、个性的完善是需要时间的。


一般人求助于咨询时,通常是带着许多常年累月所形成的心理困扰。比如多年的抑郁焦虑情绪,是不可能通过一次50分钟左右的咨询就解决的。


通常第一次咨询师会收集你的信息和情况,然后逐步发展出治疗和纠正的方法。一般一次咨询之后,还需要继续预约咨询。


误解9

“咦?心理咨询师好像也没有解决我问题的好方法。”


确实存在一些这样的抱怨。但是要注意到,除了一些咨询师的确缺乏专业技能之外,还有很多情况并非咨询不起作用。


首先,目前无论哪个心理学流派的治疗理论和治疗技术,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就像“问题8”的分析中所说的,很多情况下要用较长的时间、多次的强化才能见效。


其次,不同咨询方法对不同来访者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可能某些方法对某些人在某些时候作用有限,这也需要进一步深入咨询,改换方法或者转介。


最后,来访者一定要敞开心扉与咨询师交流,要积极配合,主动表达,与咨询者共同探讨自己的心理困扰的根源及成因并寻求解决之道,来访者有改变自身的愿望,并且投入到咨询中来,就可以推动咨询的进程,就像水涨船高一样。


如果来访者自身不做出相应努力、对自己改变的愿望不强烈,完成作业总打折扣,就会影响咨询效果。


当然,信任感的建立和咨询师的擅长领域也对咨询效果有影响,所以建立匹配的咨询关系很重要。


但是要记住,当咨询过程中出现心理抗拒或移情反应时也应坚持咨询,这可能表明正处于攻坚的关键时刻。


误解10

“谢天谢地!咨询师应该能够帮我解决一切问题!”


咨询也不是万能的,首先要求咨询的内容必须是心理方面的,其他方面则不在咨询的范围,心理咨询不该被神化。


咨询的核心是“助人自助,自我成长”。


咨询师通过启发、引导、支持、鼓励,帮助求助者领悟到内心存在的冲突,矫正错误的认知,发展出新的、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达到解决问题、促进发展、完善人格的目的。


整个过程,始终是求助者主动。咨询师只起一种协助、指导的作用,不会主观地指示求助者一定要怎样做或一定不能怎样做,心理咨询不是要替人决策,而是要帮人决策。


那种把心理方面的医生当做“救世主”,把自己的所有心理包袱丢给咨询师,认为咨询师有能耐把它们一一替自己解开,而自己无须思考、内省、努力的想法是不正确的。


对于那些有严重的心理疾病的人,除了心理咨询/治疗以外还要进行药物治疗。


此外,每个咨询师比较擅长的问题不可能面面俱到,常见的情况是对某些领域更加得心应手。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有删改

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
抚顺市望花区起源心理咨询室网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您可在微信中搜索微信号「qy1879」或扫描左方二维码获得“暗号”哦!更多资讯等待你了解。

标签:#心理健康

相关文章

心理咨询

电话咨询
心理辅导